:顾名思义就是整车电路的地,它是由蓄电池负极直接接到车身,使整个车身与蓄电池负极相连,所有的搭铁点都是通过车身搭铁,因此汽车电路中的接地又被称之为:主要是指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搭铁,这些用电器的电流一般较大,会对其他弱电流或信号线产生干扰。例如:发动机冷却风扇、刮水电动机、玻璃升降电动机、空调鼓风机、座椅调节电动机、天窗电动机、门锁电动机等。:一般指有信号传输的电器设备的搭铁,传输信号有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信号一般比较敏感,容易扰。:对于娱乐系统天线及高电压工作用电器,由于其工作过程中对周围电磁场影响较大,一定要采用单芯屏蔽线,以达到保证接收信号准确,且对周围线束电磁场影响最小作用。②如发动机点火线圈供电回路,工作过程会产生上万伏高电压,对周围信号线干扰极大,甚至会导致整车EMC不通过,需采用单芯屏蔽线、屏蔽层接车身搭铁。
原则,如电动机类产品属于大电流用电器,要与信号线及控制回路等小电流搭铁分开。
①如安全气囊模块、ABS、ECM 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的模块,要采用单独搭铁。
②针对前照灯搭铁,考虑一个搭铁失效后,另一个能够继续使用,必须将左右前照灯分开搭铁。
这样搭铁线短,导线成本低,线束回路压降小,扰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特别是针对弱电信号搭铁,以保证信号的真实传递。
由于是一个安全级别非常高的模块,除了单独搭铁外还需要有备用搭铁,作为备用方案,确保气囊系统准确及时地工作。
(3)蓄电池负极线、发动机搭铁线等因导线截面较大,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线长和走向,减小电压降。
(4)为增加安全性,发动机、车身一般要单独连到蓄电池负极搭铁,同时压接端子大于 10mm2端子要求镀锡点焊。搭铁形式
Hitch Type(1)车身搭铁形式。目前主流车型搭铁的形式主要有 2种。
多用于日韩系车,工艺很复杂,装配时需要两手配合,对搭铁螺栓要求也较高,要求螺牙有一定的自攻功能,在紧固搭铁端子时能够将焊接螺母的油漆及氧化层刮掉,实现良好的搭铁性能。
采用这种形式的搭铁,一般会对车身焊接螺母进行保护,即在车身电泳前增加工艺螺钉预装配在上面,电泳后,将工艺螺栓取出,确保搭铁点无油漆以保证搭铁性能好。这种形式装配好后比较美观。
多用于欧美系车,装配工艺较简单,焊接螺栓在进入电泳前使用工艺螺母紧固,装配搭铁端子时再将螺母松掉。
。线束搭铁端子选型主要根据以下几个信息:载流量、搭铁螺钉或螺母尺寸、布置位置、要不要防转等。
①蓄电池负极及发动机搭铁等大电流一般会选择大端子,适合大于 10mm2线径,线束压接部位常采用镀锡点焊,使用带胶热缩管。
②一般搭铁端子,一般是组合型为避免安装时线束搭铁端子跟转,选取一个搭铁片带防转机构。
③同一搭铁点如有多个搭铁回路,可通过以下 3 种形式将搭铁回路拼接,可减少搭铁点数量。
同一搭铁点所有搭铁回路通过连接钉合并为一根搭铁回路,仅压接一个搭铁端子,多使用在日韩系车。
同一搭铁点所有搭铁回路单独压接搭铁片,通过搭铁片组合搭铁,多使用在欧系车。
同一搭铁点将搭铁回路按电流的大小区分后,可将小电流搭铁回路合并压接到同一个搭铁片上,再组合搭铁,多使用在美系车。
在整车线束中,一般发动机舱搭铁点最多,仪表板支架上最好还是不要选取搭铁点,因为支架与车身是靠螺栓连接,接触电阻可能会过大,影响搭铁性能。
搭铁线约占整车线%。根据功能的差异,整车搭铁点约在18~20 个较为贴切,基本上可以涵盖整个电路设计的需要。
Engine Hitch Design由于发动机上的电器件(发电机、起动机等众多用电器件)的负极直接与发动机缸体刚性对接,发动机缸体通过搭铁电缆搭铁形成一个搭铁回路。风险:①发动机搭铁一旦接触不好,将造成停车时起动机搭铁不良,无法起动。
②行车时,发电机搭铁不良工作不正常,整车亏电以致发动机突然熄火。③部分接触点因接触电阻偏大而烧蚀。最有效的发动机搭铁:直接把发动机缸体与蓄电池负极对接。但由于布置原因,很难直接接到蓄电池负极,因此最好在发动机缸体和变速器壳体上对接,保证良好搭铁性。
对于发动机搭铁选择:①首选方案为接在发动机悬置上或缸体上,优点:搭铁可靠,搭铁线短,成本低。②次选方案为接在变速器与发动机对接的缸体上,优点:搭铁可靠,但搭铁线偏长,成本比较高。因为此零件是靠 2 个安装螺栓连接到缸体或变速器体上,过多地通过其他零件的装配达到搭铁,会存在搭铁接触不良隐患。若安装螺栓扭矩不到位,或发动机振动过大,或发动机前倾后倾,都会引起发动机与悬置、车身间歇性接触不良,导致电压降过大,部分发动机电器件不工作。
结语Conclusion汽车线束搭铁设计是汽车电路设计中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汽车线束设计水平的高低,对实现汽车电路的稳定可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线束搭铁设计要形成一种搭铁设计的策略,形成一种固化的搭铁设计的具体方案,固化的搭铁方案是那些经过车型验证,经过大量试验验证过的,可以直接去使用的设计的具体方案,能大大的提升线束设计品质,缩短开发和验证周期。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立即登录推荐阅读【专题课程】ANSA HEXABLOCK六面体网格划分专题(完结)Wonderful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