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一个位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其一方面与日本,中国隔海相望,另一方面在陆地上则与朝鲜相邻。
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卓越成就之前,韩国的经济就已经腾飞。许多韩国人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亲身到达过中国。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许多国家则自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发展多采取抹黑的态度,许多韩国人自以为在经济方面与日本在亚洲“双雄争霸”,对于中国则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而一位韩国博士在亲身到访中国之后,见证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彻底击碎了他身为韩国人对于中国的自豪感。
在其拍摄的纪录片当中,这位金兰博士亲自到访了中国,并且去了许多的大城市。
他在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当中,开始真正地重视中国的发展成就并且思考韩国自己的未来。
如果我们对于韩国进行一番追根溯源,其实就显而易见,自古以来韩国乃至于朝鲜半岛在中国眼中大多数都是属于苦寒之地。
可以说,一直以来,朝鲜半岛在历史上高度依赖于中国,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这种依存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近代的韩国,则是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随着日军侵略的步伐,很快就陷入了日本控制当中。
经济建设方面发展得也较为有限,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设施和铁路基本的建设,但是也在同化韩国文化。
不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一点是,由于日本殖民时期北工南农的战略思想,因此建设的大部分工业聚集区都位于朝鲜境内,韩国境内仅有极少一部分的工业设施。
由此来看,虽然朝鲜半岛工业在殖民时期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发展,但是韩国并未从中获得多大的收益。
而韩国经济的腾飞还是近几十年来发展的结果,而这背后与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的。
可以说,正是由于几十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自身国家文化渊源的不足,韩国一方面有着“暴发户”一样强烈的自信,另一方面则有着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自卑。
韩国经济的腾飞最早源自于美苏冷战时期,其从根本上促成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以及其对于中国所谓的“自豪感”。
当时来看,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现在的韩国,一部分成为朝鲜。
当时来看,韩国经济已经被战争蹂躏成了一个“烂摊子”,1955年,韩国人均GDP仅为69美元,同时战争导致其工业民生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国内生产状况堪忧。
与此同时,随着美苏之间冷战的不断加剧,其在多个地区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利益争端。
在这一背景之下,美国开始大力支持韩国政府,苏联也开始对朝鲜开展经济援助。
随着朝鲜半岛的两极化格局逐渐明朗,韩国经济也在美国的扶持之下进入了快速的提升的阶段当中。
韩国经济的发展最早的本质是美国海外的军工代工厂。因为在参与完朝鲜战争之后,美国随后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参与到越南战争当中。
但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由于美国本土距离越南过于遥远,因此在军工和战争所需的民生用品的制造方面,迫切地需要一个海外生产场地。
这个时候百废待兴的韩国就进入了美国高层的视野当中,与此同时也奠定了韩国“出口立国”的经济发展方略。
于是在美国的扶持之下,韩国迅速建立了自身的基本工业体系,同时获得了美军大量的“战争订单”。
某些意义上来看,韩国经济最早是带有原罪的,是建立在越南战争基础上从而建立的,其为美军的侵略行动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制造以及物资上的帮助,从这个方面来看,韩国能够说是美国对越作战的“帮凶”。
除了美军大量的战争订单之外,在经济发展方面韩国效仿苏联开始推行五年计划,以此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标。
在当时韩国军政府的治理之下,韩国确定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尖端制造业的转型模式,并且建立了一大批的国有企业和研究院所。
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突破,经济实力也持续不断的发展,并且超过了邻居朝鲜。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百废待兴到发达国家,虽然依靠了美国的扶持,但是韩国自身对经济环境的把控能力及发展的努力是不可磨灭的。
从整体来看,30年不到的时间,韩国的GDP总额就翻了几十倍,并且通过私有化跨过了中产陷阱,成功步入了发达国家。
纵然其国内存在有竞争压力大,财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其发展的成就与实力的增长还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韩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也开始步入到了一个空前膨胀的阶段当中。
某些意义上来看,韩国经济的繁荣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缺乏历史底蕴的支撑。
这也就导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韩国民众开始有了一种“暴发户”的感觉,这种过度的民族自信体现在了包括文化体育等许多领域。
但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其对于中央王朝一直都是从属关系而非统治,其一直作为藩属国被纳入到儒家文化圈的朝贡体系当中,这是形成韩国强烈民族意识的一个基本原因。
由于没有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而是作为自治的藩属国存在。因此韩国在历史当中一直仿照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属于自身个人独立的政权。
这一点与中国国内民众的普遍看法是有所差异的,因为韩国地处苦寒之地。朝鲜半岛农业一直都不怎么发达,甚至直到现在许多时候农产品需要从中国进口。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之所以不直接统治朝鲜半岛,纯粹是因为这地方在古代不适宜人类生存。
再加上本身中华文化自有的大国本身的傲气,因此对于韩国所谓的历史,底蕴也就抱有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认为其所谓的文化,不过是从中国学习过去的。
韩国民众产生强烈自豪感的原因还有就在于其“汉江奇迹”的产生以及被日本殖民的近代历史。
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韩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之上也就产生了一种“自负”。
同时,日本殖民韩国的历史使得韩国对于民族独立性极为看重,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这种韩国式的“自豪感”最大的表征大多分布在在两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化方面。
许多韩国人在文化上自诩为“正统”。同时针对其国内的文化积极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注册工作,注册了包括“韩国端午祭”在内的多个节庆以及“韩国拔河”在内的多个文化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民众的抗议。
在前文提及的非遗当中,端午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用于纪念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韩国忽视文化本身的源头,否认中国文化对其影响,注册端午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多少有些不太厚道了。
同时韩国国内的一部分学者也在韩国文化“取中国化”问题上频频发声,杜撰韩国历史长达一万余年,孔子是韩国人,李时珍是韩国人等不实信息。
其实这背后也反映了作为小国寡民的小国,韩国人表面民族自豪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自卑。
这种自卑感还体现在韩国体育的残酷性上。作为一个在体育方面投入颇多的发达国家,韩国在短道速滑,足球等一系列领域都取得了极为不错的成就。
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国在包括世锦赛,韩日世界杯当中的没有体育道德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因其国内舆论场唯金牌论促成的畸形结果。
由此来看,在政府主导之下,来进行对于韩国民族自信心的铸造,也就成为了这一个国家的必然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韩国人也就产生了一种虚妄的自豪感,并在它的裹挟当中前进了。
韩国一直有个大国梦,并对此并不加以掩饰,改革开放之前,韩国对于中国这个曾经的“宗主国”内心里是有着一种自豪感的。
这种自豪感,源自于韩国经济发展的迅速,但是随着中国走上经济发展之路,这种自豪也就随之破灭。
首先从韩国面临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流,韩国虽然有着十分稠密的人口密度,但是整体国家总人口数量也就在5300万人左右,相比于中国的十四亿人口来看,人口数量就不在一个量级。
因此当中国开始发展经济的时候,原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进行流动,这也可以被视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
因此在整体的产业布局当中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但是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在这一过程中几乎全盘接受了低端产业的盘子。
借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的聚集效应,中国很快就将庞大的人口红利转变成为经济发展强劲的动力。
而韩国在这一时期则制定了以高科技产业作为发展核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始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从产品出口型国家开始向科技型国家转变。
不过随着中国的产业带来经济红利,中国科技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并且迅速地转变为高科技产品。
而这种产业的升级对于韩国人而言,其发展的速度是难以置信的。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非但没有成为发展经济的桎梏,反而成为庞大的助力。
而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的发展,这种自豪感也随之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赞叹,以及对于韩国自身发展命运的隐隐担忧。
首先,韩国虽然有着5000万人口,但是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却表现得“兴致缺缺”。国内新生儿的生育率已连续数年低于1%。
面对这一发达国家的“通病”尽管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仍旧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同时,由于其国内人口密度大,且高度依赖于首尔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畸形。
首都圈房屋价格居高不下,教育成本过于高昂。这一系列的因素,一方面影响着韩国年轻人的生活品质,同时也降低了其对于生育的意愿。
即便如此,韩国政府仍旧没放弃自己的“大国梦”,频频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一边依赖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一边支持美军的军事基地建设。在地理政治学当中搞两面派,当墙头草,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玩火。
韩国政府应当早日摆正自身的位置,在国际社会当中承担应有责任,用切实手段解决其国内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韩国才能够“全身而退”,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