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小久的怡缘静电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足球直播小久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 联系人:足球直播小久
  • 手 机:15190344029
  • 电 话:15061758898
  • 邮 箱:liqinghe@htytech.cn
  • 地 址:无锡市锡山区东方国际轻纺城D10-12
在线咨询

平凡的战位 奋斗的青春丨北纬53°的哨兵

发布时间:2024-07-30 15:43:43
阅读: 15590
发布者: 足球直播小久

  2024年到来之际,习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强调指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待,激励全军官兵锚定目标、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强军事业由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战位组成。在这些战位上,广大官兵聚精会神、不懈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推动了强军事业不断前进。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每一个普通一兵集合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恰似水滴融入海洋,汇聚成了奔腾不息的力量。

  伴随着新春的脚步,记者走进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记录下平凡战位上一个个平凡的身影。即日起,报05版推出“平凡的战位 奋斗的青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北纬53°,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在江面上,用冰块建起了一座哨位。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赶来打卡。刷屏的短视频中,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哨位上,执勤的哨兵纹丝不动。有游客猜测,这两名哨兵是不是仿真人?直到看到哨兵脱下手套向敬礼的游客回礼时,他们才发现,风霜之下,是两张鲜活而青涩的面庞。“我感觉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一位游客说。

  “看到游客向我们敬礼时,我们更体会到了为国站哨的意义。”排长邹德勇说。

  从这里保送入学提干,2022年从军校学习结束后,邹德勇又回到了熟悉的“北极”。

  祖国最北端,素有“高寒禁区”之称。这里全年无霜期只有80天,冬季最冷气温能达零下5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9摄氏度。然而,一代代边防官兵与风雪搏斗、同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就像大兴安岭那屹立不倒的青松一般,扎根在这白雪覆盖的北疆,巡逻在千里冰封的江面。

  在这个旅,二连指导员曾是邹德勇的新兵班长。而某营教导员,又曾是二连指导员的排长。他们都曾在这里当兵,通过考学、提干走出北疆,最终又选择回来。这样的官兵,在这里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年,慢慢的变多的游客来到中国最北端,寻找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驻守在这里的哨兵们,也在日复一日的执勤巡逻中,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在中国的最北端,有两个“53度”。一个,是北纬53°,另一个,是零下53摄氏度。

  谈起对漠河的第一印象,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二级上士马亮只有一个字:冷。当兵初到漠河,马亮从车上下来打了个哈欠,他眼睁睁看着哈气蔓延到了一米开外。这让马亮一个内蒙古汉子大为震惊:“我知道这里会很冷,但是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冷。”

  去年春节,漠河打破了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冷气温纪录,达到零下53摄氏度。零下53摄氏度究竟有多冷?用滴水成冰来形容,毫不夸张。

  马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巡逻时,我看到当地村民在打鱼,鱼从冰洞里捞上来放冰上,蹦了三五下就冻住了。”

  如今,马亮早已对这里的寒冷司空见惯:“在江面走上半个小时,人就冻透了,尤其是脚,走着走着,就冻得没有了知觉。”

  对于很多官兵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还是架设和拆除拦阻设施。每到黑龙江封冻期,没有了天然的屏障,边防官兵们就需要在江面上架设拦阻设施。一片长约2米、宽约3米的阻拦设施,官兵们需要将它们从卸货的地方扛到江面中心,再首尾连接起来。以前没有车的时候,全靠官兵们用肩膀扛过去,全部架设完,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以前,拦阻设施得靠螺丝连接。手套太厚了,拧不了螺丝;手套太薄了,没几分钟就冻僵了。”马亮说,“那时候我们得跑着干,基本不停下来休息。”今年,拦阻设施的连接方式和运输方式得以改善,官兵们仅用四五天就成功架设了绵延几千米的拦阻设施。

  江面上的体感温度比陆地低得多,“江风更是刺骨,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疼”。由于长期被寒风劲吹,官兵们双眼周围的皮肤都被冻出了“黑眼圈”。

  执勤中,马亮常会遇到游客向他们打招呼。“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但当一个人和一个国家联系在一起时,个人的价值会无限放大。”马亮说,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他总能感受到军人这个身份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在守卫国家的同时,马亮和他的战友们也在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小到哨所的每一个路灯,大到哨所地面的铺设和院子栅栏的修建,马亮和他的战友们都去参加了。“看着自己的‘家’一点点变好,心里别提多开心了。”马亮说。

  过去,哨所冬天物资供应困难,官兵们从国庆开始就得在菜窖里屯上冬天的蔬菜,白菜、土豆、圆葱,永远是这“老三样”;如今,哨所每周都能接收物资补给,蔬菜、肉类、海鲜样样不缺。

  过去,官兵们需要去江中凿冰取水,每次用扁担挑着水桶来回几十趟,溅出的水花在裤腿和鞋子上结成厚厚的冰;如今,磨得锃亮的扁担和布满坑包的水桶已经送到了军事博物馆,官兵可以24小时享用热水,吃水用水难彻底成为历史。

  年前大扫除结束,马亮和战友将一块荣誉牌挂在了哨所的楼外侧。荣誉牌上,代表着集体三等功的勋章下面标有数字8,代表着集体二等功的勋章下面标有数字10。这是目前哨所获得的荣誉。每天,官兵们在哨所门口集合,抬头看到这一个牌子时总有说不出的自豪。

  对于驻守在这里的哨兵们来说,有时候,精神的满足远比物质的丰厚更能催人奋进。

  休假结束,父母将王乐成送到机场。一路上,母亲紧紧抓着他的手,直到要过安检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王乐成宽慰地拍了拍哭泣的母亲,从父亲手里接过包裹,走向安检。当他转过身的那一瞬间,眼泪滚滚而下。从那以后,王乐成休假结束返回时,都会订最早的机票。他会趁家里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一个人背起行李打车到机场,再也没有让家人送过。

  “我成年以后就哭过两次,第一次是当兵的时候,另一次是第一次休假的时候。”王乐成说。

  当王乐成转过身的那一刻,他猛地发现,自己以后不仅仅属于父母,更属于这一个国家。在家里,他只是父母贴心的儿子;在外面,他就是祖国忠诚的卫士。

  漠河远吗?从地理位置上看,漠河的确很远。新兵时,当得知自己被分到漠河时,王乐成曾经打开中国地图寻找过漠河的位置。中国的版图,就像是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而漠河,就在雄鸡的冠顶。那里,也是祖国的最北端。

  然而,漠河似乎也没那么远。现代交通的便利,让时间与空间的跨越变得如此容易。王乐成从老家河南许昌出发,最快只需不到1天时间,就能到达驻地。

  对于王乐成来说,这里离家很远。远到与妻子结婚3年,相处时间加起来只有不到100天……

  过了冬至,白昼慢慢的变长了。吃过早饭,王乐成一层层套上衬衣、绒衣、棉衣、巡逻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王乐成要骑摩托雪橇前往几公里外的江中哨位执勤。随着冬季漠河旅游热度的增加,哨兵们的执勤压力也慢慢变得大。每年冬季封江期,边防连队都会在江面中心设立几个临时执勤点位,防止游客误越国界。

  除了在哨位站岗,哨兵们还需要巡逻在所管控的一段边境线上,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由于边境线狭长,雪深冰厚,摩托雪橇便是哨兵们最好的交通工具。

  骑摩托雪橇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王乐成说:“如履薄冰,但是很自豪。”

  “这里离家很远,但离国很‘近’。”王乐成说。再也没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让王乐成感受到“国家”二字的重量。作为一名边防哨兵,守土卫国的职责已经具象化为每一次巡逻、站哨。肩上的使命,让他每一次执勤都不敢懈怠半分。但看看新闻里世界许多地区的硝烟战火,再对比游客来来往往的日常,他时常会为身处这样一个强大而和平的国家而骄傲。

  每次骑摩托雪橇,王乐成经常会哼唱着《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这首歌。他感觉这支歌特别应景:“为什么我能如此安全顺利地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因为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每年,会有许许多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哨所外面,有满头白发却依然腰背挺直的老人,有牵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有手挽着手满脸兴奋的年轻人。他们冲着哨塔敬礼、招手、呼喊,致以崇高的敬意。站在高高的哨塔上,哨兵们向哨所外敬礼的游客回以注目礼。那是中国最北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从哨塔极目远眺,远方,白雪覆盖下的山崖,掩映着一派异国风光。脚下,江面千里冰封,绵延到天际。身后,出租车又拉来了一群游客,他们在哨所门口停下,冲着哨塔招手。

  邹德勇将镜头对准哨塔中正在执勤的哨兵。镜头中,中士康顺一脸严肃地端着望远镜,仔仔细细地观察着江面游客的动静。

  从来到哨所当兵时,邹德勇就喜欢上了摄影。最开始,是拍照片,再后来,是拍视频。漠河的风景很美。但对于邹德勇来说,身边的战友才是他镜头里的主人公。

  镜头中,有着“平头哥”昵称的蒙禹彤在连队组织的“雪地足球”中一马当先,开怀大笑。

  在邹德勇的镜头中,每一位战友都是那么鲜活。“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哨兵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保家卫国。”邹德勇说,“我也想让他们的家人看看,我们的哨兵每天都在做什么,希望我们的哨兵和家属之间能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矛盾。”

  其实,镜头里的世界很小,镜头外的世界很大。镜头之外,还有太多东西,难以去倾诉。

  “边防有三重苦,第一重来自条件的苦,第二重来自对比的苦,第三重来自寂寞的苦。”邹德勇说。

  新春佳节,同龄人在烟花下玩耍,哨兵却只能在江面中心巡逻,此时此刻,他们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万家团圆时,哨兵却只能在冰冷的月光下站岗,此时此刻,他们内心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肉体上的苦,容易克服;精神上的苦,最难跨越。“经常有人说扎根边防,但是真正能扎下根来的却很不容易。”邹德勇说,“但当你真正战胜了自己的内心,你便能在边关扎下根来了。”

  边关出诗人,孤独与寂寞催生“思想者”。“这里考验的,不仅是能吃苦的毅力,更是能坚持下来的定力。”上等兵刘秋志说。

  “即使是最常见的扫雪,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入伍不久的“新人”,刘秋志认真观察着身边战友的习惯,然后在心中比较、思考,再学习。在对细节的反复琢磨中,不断收获着成长。这也让他的每一天都有新鲜感。

  上等兵陈庆洋则选择用一个个目标,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分出一个个关键节点——

  决定了去考学,他抓紧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考学失败,他决定提高体质,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锻炼。不管目标达成与否,在日复一日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个人的进步,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变化。

  高三时,陈庆洋常常独自骑车到附近的烂尾楼楼顶看月亮。那时候,他觉得每天都是一样的,常常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有毫无意义。如今身处边关,每天看似相同,但当他望向同一轮明月时,却不再迷茫。